当前位置: 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通知公告

通知公告

坚持党对审计工作集中统一领导在内蒙古闯新路进中游道路上更好发挥审计独特作用——2024年度审计工作报告解读

发布日期:2025-08-21   浏览数:次  

7月22日,受自治区人民政府委托,自治区审计厅厅长霍照良向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作了《关于2024年度自治区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工作的报告》。一年来,全区各级审计机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工作主线,紧扣党中央决策部署和自治区中心工作,围绕自治区“两件大事”和“闯新路、进中游”目标,立足经济监督定位,聚焦主责主业,深入开展研究型审计,以更加有为有效的审计监督护航自治区高质量发展。反映在今年的审计工作报告中,主要体现为以下7个方面:

一、坚持和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围绕“国之大者”开展审计。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是做好审计工作的根本保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制度最本质、最鲜明的特征。一年来,自治区审计厅坚持从党和国家工作全局、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出发谋划和开展审计工作,切实把“如臂使指”要求落到实处。审计工作报告中,自治区本级财政管理审计是立足加力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开展的,重点反映财政资金保障重大政策落实落地和效益发挥情况;自治区本级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是立足常态化“经济体检”开展的,有效发挥审计“看门人”作用,盯住守好宝贵的财政资金;重大专项审计是立足自治区重点工作任务开展的,密切关注“五大任务”、“六个工程”等重大政策落实情况;重点民生资金审计是立足保障和改善民生开展的,着重反映殡葬、养老等与人民群众获得感息息相关的问题;国有资产管理审计是立足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开展的,着力揭示国有资产管理面临的风险隐患和自然资源管理等方面的突出问题。

二、立足经济监督定位聚焦主责主业,促进积极的财政政策提质增效。关注预算执行和财政收支情况是审计机关法定职责。自治区审计厅坚持立足经济监督定位,聚焦财政收支真实合法效益开展审计。自治区本级财政管理审计在对“四本账”全口径监督的基础上,重点揭示财政资源统筹、转移支付管理、重大投资政策落实、预算绩效管理方面的突出问题,同时聚焦“两新”政策和科教兴国战略,选取“两新”补贴资金、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和高考综合改革三项教育资金、罚没收入,纵向到底关注基层管理使用情况,构建完整的财政审计监督链条。自治区本级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坚持“审盲区、扩覆盖”原则,审计范围向审计频次低的一级预算单位和所属二级单位拓展,确保审计既有深度、又有重点,揭示出重点任务推进缓慢导致预算资金执行率低、落实过紧日子要求不严格、政府采购管理不到位等问题。

三、围绕“区之要事”开展审计,推动政策措施和决策部署落地见效。一年来,自治区审计厅牢牢把握审计机关的政治属性,聚焦自治区“两件大事”,锚定“闯新路、进中游”目标,有力保障重大政策落实落地。围绕“五大任务”落实,组织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医疗废物处置、融资担保体系建设、煤炭资源开发利用、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等专项审计调查,重点关注政策落实、项目建管、资金分配使用等情况,揭示了违规处置过期药品、融资担保体系不健全、煤炭资源开发非法用地屡禁不止、耕地保护制度执行不严等问题。围绕“六个工程”实施,去年审计工作报告中反映科技突围工程有关问题,今年持续关注政策落实工程、温暖工程、诚信建设工程、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反映了重点项目未按期开工或完工、清洁热源替代不彻底、工程招投标和政府采购不公平等问题,着力打通政策执行中的淤点、堵点、难点,促进政令畅通、政策落实。围绕国有企业改革,持续关注并反映政企不分、事企不分等企业改革不彻底,经营效益不佳导致未完成考核指标等问题。

四、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开展审计,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治区审计厅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将人民利益置于审计工作的核心,守护好每一分“民生钱”,确保民生资金、民生项目乃至公共资源、公共资金真正为民造福,推动党和政府的惠民利民政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殡葬领域,重点关注殡葬事业发展和殡葬机构服务情况,报告反映了“6个殡葬服务机构超标准或自定标准收取殡葬服务费52.45万元;7个殡葬服务机构骨灰保护剂、骨灰盒、公墓等定价畸高”等影响殡葬行业健康稳定发展的问题。养老领域,重点关注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和保障情况,报告反映了“1个盟市本级和7个旗县挤占挪用养老保险基金5.44亿元,群众正常待遇领取受影响;全区5025名低保、特困等重点人群未得到有效保障,而15778人被违规保障”等问题。农业农村方面,重点关注农田水利项目建设情况,报告反映了“2个旗县在内陆滩涂等限制建设区实施13个高标准农田项目,5个旗县104处农田水利设施闲置损坏”等问题。群团组织方面,重点关注团委、妇联等群团组织专项资金、募集款物管理使用情况,报告反映了“全区12个盟市不同程度存在未按规定标准发放劳模各项待遇,自治区本级及部分盟市、旗县向3414人多发3类帮扶资金72.03万元”等问题。

五、围绕总体国家安全观开展审计,推动守住不发生重大经济风险底线。自治区审计厅准确把握“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的重要要求,紧盯国企国资、金融、房地产、自然资源等重点领域,深入揭示重大财务造假、重大信息失真、重大经营损失、重大管理漏洞、重大生态损毁等突出风险,及时反映影响经济安全的苗头性、倾向性、系统性风险,推动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有效发挥经济运行“探头”作用。紧盯国企国资领域,揭示了企业通过融资性贸易、虚假贸易、以总额法代替净额法等方式虚增收入,项目投资管控不力形成损失或损失风险,违规担保导致代偿风险等问题。紧盯金融领域,揭示了金融机构少计不良资产、少计提信用风险损失准备和其他资产减值准备导致风险抵御能力不足等问题。紧盯国有自然资源资产领域,揭示了违规办理用地手续、无证取水或超许可计划用水、违法开垦林草地、违法占用草原等问题。

六、围绕党的自我革命开展审计,充分发挥审计在反腐治乱中的“尖兵”作用。审计监督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不仅是经济监督的“利器”,更是党进行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重要制度性安排和有力支撑。一年来,审计机关服务党的自我革命,加大重点领域监督力度、加大风腐同查同治力度、加大对“一把手”和班子成员监督力度,严肃查处各领域腐败问题。2024年5月以来,审计移送问题线索43件,涉及129人。主要表现为:领导干部公权力行使不当,违规决策、把关不严、以权谋私造成损失浪费;国有企业违规决策投资、担保借款、处置国有资产导致大额亏损,或利用职权为管理人员违规配股,私设“小金库”、隐藏交易环节让利民营企业等方式侵占国有资产;基层单位和嘎查村干部履职不到位向不符合条件的对象发放补贴,甚至套取、私分涉农资金。

七、推动审计成果权威高效运用,持续巩固审计整改总体格局。审计机关坚决扛起审计整改重大政治责任,常态化开展审计整改“回头看”专项检查和整改后评估,加强重大问题线索移送办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全面整改、专项整改、重点督办相结合的审计整改总体格局。积极主动融入自治区党委“1+9”大监督体系,持续放大审计整改叠加效应,不断提升整改工作实效性。报告显示,上一年审计工作报告反映的1890个问题已整改1760个,整改金额1037.66亿元,整改率93.12%,完善制度876项,追责问责408人。本年度审计报告反映的818个立行立改类问题,已整改到位704个,整改率86.06%,已上缴或归还财政资金11.88亿元,健全完善制度189项,追责问责69人,分阶段整改和持续整改类问题,有关责任单位正在有序推进。

下一步,自治区审计厅将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工作要求,加大对审计工作报告反映问题整改情况的跟踪督促力度,于2025年11月底前向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专题报告整改情况。

下一条:关于对校工会2022年度经费收支情况进行审计的公示